汽车工业技术不断革新升级,汽车智能网联化已经从概念进入到了全面应用阶段。在“软件定义汽车”时代,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技术等也成为各大车企发力的重点,同时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
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,车企纷纷加速推出智能化汽车产品。德勤调查显示,90%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,其中25%~30%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。
近日,国汽智控在北京举办首届AICC DAY,国汽智控总经理、首席技术官尚进博士现场发布面向量产的智能驾驶计算基础平台“智能汽车基础脑”iVBB2.0。
智能汽车基础脑iVBB是国汽智控推出的智能驾驶计算基础平台产品家族(Product Family),含智能汽车操作系统ICVOS、智能汽车域控制器ICVHW 、车云协同基础软件ICVEC和信息安全数据安全ICVSEC。
据悉,2.0版本是国汽智控注册成立15个月以来发布的最大版本升级,升级内容主要在OS、硬件、信息安全、车云计算等方面。2.0提供更好用的智驾功能SDK和API,推出更丰富的基础服务,完善了整体的安全体系,更广泛地支持了硬件平台,支持更完善的生态。如果说年初发布1.0版本是基础功能、全面试水,2.0版本则是功能全面、量产落地。
会上,国汽智控以“共识、共建、共创、共赢”为题发布AICC生态。国汽智控定位Tier1.5,团结成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产品,向上支持主机厂高效、差异化开发,实现操作系统行业共建和产业链共赢。目前国汽智控已与比亚迪、宇通、广汽、长安、潍柴等开展面向量产的合作。
iVBB2.0亮点看过来
谈及iVBB2.0的更新,尚进博士告诉记者,iVBB的核心是ICVOS,2.0支持全面的应用开发,并扩展到L3功能,包括NOA、AVP、高速上的智能驾驶功能等等,基本上能够覆盖未来2~3年量产的需求。2.0还提供更丰富的基础服务,包括可靠冗余、信息和数据安全、数据服务、网联云控、OTA等等。
此外,2.0始终服务于主机厂,面对前装量产,在安全方面有较大的突破,iVBB2.0已通过ASPICE CL2权威认证,满足车规要求。另外我们推出了ICVSEC,全面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并与OS融合。2.0还支撑更广泛的硬件平台。
具体而言,ICVOS2.0在内核方面,推出基于RTLinux的深度定制化和时钟同步等调度优化的内核方案,同时适配支持QNX、华为AOS 、VOS等。在中间件方面,兼容AUTOSAR AP 和ROS2,支持AUTOSAR AP19-11主要功能;支持SOME/IP、DDS,支持零拷贝,FAST DDS性能提高3倍以上。2.0版本也提供可靠冗余、信息和数据安全、网联云控、数据服务、完整OTA等基础服务及丰富的工具链。
支持面向未来2~3年量产的热门智驾应用开发是2.0另一个重要升级。随着智能驾驶走入量产下半场,领航辅助驾驶、自主泊车等成为智驾热门应用。在支持NOA/AVP等应用开发方面,国汽智控为OEM/Tier1提供包括平台、算法库、环境模型、基于场景的规控、模式管理器、功能配置、系统等7种SDK、100+API、200+消息,支持开发者基于SDK进行AEB、ACC、LKA、自动泊车、遥控泊入泊出、智能召唤、记忆泊车、最优车道行驶、主动变道、超越慢车、出入匝道等L0-L3及泊车等智能驾驶应用定制化开发。
尚进博士表示,国汽智控聚焦操作系统,支持主机厂的“硬件—操作系统—应用开发”新开发模式,实现共赢,实现新产业链分工平衡。“在统一的OS架构下,国汽智控+主机厂定制OS,最终实现主机厂的自主可控。”
首次推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ICVSEC是iVBB2.0版本一个大的升级。国汽智控在业界首次提出了智能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。国汽智控全面建设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,实现信息安全与智能汽车OS融合,符合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,满足OEM、用户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需求。
智能汽车已成为移动的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,信息安全特别是数据安全防护成为刚需。尚进博士表示,将信息安全、数据安全集成到车的实时控制系统,在保证车规级、实时性、可靠性的同时成本也不会增加这是一大挑战。“提供智能驾驶的计算平台是高复杂软件,也是数据汇集点,因此数据安全防护要建立在计算平台并且与智能汽车OS融合集成。”
ICVHW2.0发布了国汽智控弹性异构分布架构下的第一代硬件产品,包括基于TDA4的单芯片、双芯片、三芯片等三款硬件平台,覆盖8-24 TOPS算力。计划明年下半年,将以单芯片80TOPS为基础,推出第二代单芯片、三芯片、六芯片硬件平台系列,覆盖80、200、500TOPS场景。ICVHW2.0是以分布式架构及分布式软件的ICVOS为基础自研的高性价比异构分布多芯片架构硬件平台,能够适应从集中域控向中央域控演进过程中统一OS下不同场景和目标。
尚进博士说,国汽智控的核心业务是统一、解耦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,智能汽车操作系统ICVOS既支持自研的硬件平台,也主动适配市面主流硬件平台。“操作系统与应用和硬件平台双解耦,让主机厂拥有自己定制开发应用的能力。”
基于ICVOS2.0,国汽智控推出“路测”OS、“边缘”的OS孪生产品,最终形成“车+边(路+边侧)+云(非实时)”完善的网联式计算和OS体系,形成车云协同基础软件ICVEC2.0 。ICVEC2.0服务于低端智能车辆、存量车的高级智能需求,同时很好地解决了算力需求动态变化的问题。
在尚进博士看来,单车智能,网联赋能。车路云在落地阶段,不管云控还是网联,都是为了车控系统。不论路侧和云端,功能安全和车规级保证是最重要的。
另外,路侧计算单元(RSU)相对封闭,传感器、硬件、软件、算法可能是同一家厂家提供,这不利于行业发展,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标准开放体系。
“国汽智控专注的仍然是智能汽车操作系统。边缘OS、感知OS的提出会加快车路云、路侧的标准化,也会让车云计算实现进一步的产业化落地,推动5G和相关的产业建设。”尚进博士说。
此次发布会,国汽智控还展示了搭载在一辆概念车上的中央域控处理器。概念车采用中央计算架构和全TSN网络拓扑结构,三电及底盘控制策略全部上移进入中央大脑。尚进博士表示,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域集中再到中央集中,最终到车功能在云端运行的演进过程已成行业共识,国汽智控也在就未来电子电气架构进行前瞻技术研究。
展望未来,尚进博士表示,国汽智控的战略使命是支撑中国自主品牌,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。同时,作为一家科技公司,国汽智控坚持做平台性的产品,为汽车行业打造能够适配多种车型和平台的统一、开放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。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
随着AI模型参数达到数十亿甚至万亿级别,工程团队面临内存约束和计算负担等共同挑战。新兴技术正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:输入和数据压缩技术可将模型压缩50-60%;稀疏性方法通过关注重要区域节省资源;调整上下文窗口减少系统资源消耗;动态模型和强推理系统通过自学习优化性能;扩散模型通过噪声分析生成新结果;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转移到网络端点设备。这些创新方案为构建更高效的AI架构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清华大学团队开发了CAMS智能框架,这是首个将城市知识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结合的人类移动模拟系统。该系统仅需用户基本信息就能在真实城市中生成逼真的日常轨迹,通过三个核心模块实现了个体行为模式提取、城市空间知识生成和轨迹优化。实验表明CAMS在多项指标上显著优于现有方法,为城市规划、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。
Meta以143亿美元投资Scale AI,获得49%股份,这是该公司在AI竞赛中最重要的战略举措。该交易解决了Meta在AI发展中面临的核心挑战: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。Scale AI创始人王亚历山大将加入Meta领导新的超级智能研究实验室。此次投资使Meta获得了Scale AI在全球的数据标注服务,包括图像、文本和视频处理能力,同时限制了竞争对手的数据获取渠道。
MI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颠覆性的AI训练方法:那些通常被丢弃的模糊、失真的"垃圾"图片,竟然能够训练出比传统方法更优秀的AI模型。他们开发的Ambient Diffusion Omni框架通过智能识别何时使用何种质量的数据,不仅在ImageNet等权威测试中创造新纪录,还为解决AI发展的数据瓶颈问题开辟了全新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