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7日,康力优蓝青少年人工智能体系课程发布会暨教育合伙人签约仪式,在位于北京亦庄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召开。至此,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基础教育阶段,并且成体系的AI教育课程宣告问世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众所周知,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,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,而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,处于严重匮乏的境况。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,但一套适合国情的青少年教育课程体系的缺失,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康力优蓝携手华东师范大学,于两年前开始着手这一套课程体系的研发,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- ECNU联系中心首席专家祝智庭教授担任编委专家组组长,先后有多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教育专家参与,以“五维融入式课程体系编制”为理念进行编撰,在今年7月正式完稿。这部课程囊括了二十类全向人工智能学习内容,覆盖语音识别、语义理解、人脸识别、定位导航、人体跟随、多模态人机交互等全部人工智能板块,内容深入浅出,结合大量应用场景案例,能够帮助青少年在人工智能学习方面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这套课程并不作为单独的教育产品进行销售,它是我们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一部分。”康力优蓝教育产品总监周维对记者解释。早在今年5月,康力优蓝就发布了“优智机器人·AI创客实验室”这样一套整体解决方案,能够帮助学校、教育机构一站式具备软件系统、硬件设备、学习内容及应用课程等各类设施完备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,也能帮助有志于从事AI教育的创业者实现一站式创业,把AI教育从空泛的概念一举变成可落地实操的现实。
在新品发布环节以后,康力优蓝创始人/CEO刘雪楠与网龙华渔等10家教育领域优秀企业的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。有业内专家对笔者表示,康力优蓝作为全AI教育的先行者,将提供完整的AI教育解决方案,包含软硬件及课程内容等,而网龙华渔等众多优秀的教育企业,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把康力优蓝的产品影响力放大,这无疑对我国青少年AI教育是一个重大利好。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
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,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。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,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。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,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,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、发表位置、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。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,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。
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,包含250万训练样本。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,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,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.4%。关键创新包括"图片说明书"技术和文字-图片混合训练法,分别提升3.3%和7.5%准确率。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,同时降低73%推理成本。
Meta发布第三代SAM(分割一切模型)系列AI模型,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。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,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。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,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。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,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,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,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。
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,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。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,该方法在压缩50%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.6%性能,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,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。